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督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包括例行督察、专项督察和“回头看”等。 2023年11月21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发展历史 2023年11月21日,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第一批共组建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5个省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 截至11月22日,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五省,进驻时间为1个月。 截至2023年12月6日,各督察组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在下沉工作阶段,各督察组根据前一阶段督察掌握的情况和聚焦的问题线索,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督察地市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各督察组查实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核实了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目前已公开曝光5个典型案例。 截至12月18日,各督察组已完成下沉工作任务。 2024年1月4日,据生态环境部消息,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督察组共收到群众来电、来信举报19815件,受理有效举报16700件,经梳理合并重复举报,累计向相关省转办13441件。相关省已办结或阶段办结11457件。其中,立案处罚1232家,立案侦查55件;约谈党政领导干部623人,问责党政领导干部289人。
督察内容 督察组将重点督察省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省级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和担当作为情况,地市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在督察中,重点关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和淘汰落后产能情况; 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风险及处理情况;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此前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等。 进驻期间,各督察组分别设立联系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被督察对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受理举报电话时间为每天8时到20时。
带队领导 第一组:福建省,组长陈润儿,副组长翟青; 第二组:河南省,组长许达哲,副组长郭芳; 第三组:海南省,组长宋秀岩,副组长张雪樵; 第四组:甘肃省,组长蒋卓庆,副组长董保同; 第五组:青海省,组长刘伟,副组长胡卫列。
典型案例 2023年12月1日,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集中公开通报一批典型案例。 福建省漳州市海洋保护不力 违法违规问题依然存在 福建省漳州市部分沿海防护林破坏仍较严重;一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不力,存在违规开发无居民海岛问题;统筹海水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大量养殖尾水对周边海域水质产生较大影响。 河南省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生态修复之名违规挖湖造景 河南省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河道生态修复之名,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违反河道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阻断黄河干支流正常连通影响行洪安全;违反自然保护区要求建设旅游服务设施。 海南省一些地区红树林保护不力 侵占破坏问题仍然多发 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以及临高县部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不当,保护区被违规侵占,一些红树林陆续枯死;红树林保护规划缺失,儋州市等地生态保护红线内部分红树林遭砍伐破坏;文昌市督察整改不力,红树林生境恶化。 甘肃省张掖市违规取水问题突出 加剧生态退化风险 甘肃省张掖市大量人工水面长期违规取水,2020年6月以后未批先建人工湖;地下水超采治理不力,超采区内发生的的超量取水问题基本未被依法查处;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毁林问题频发,未经批准建设橡胶坝用于蓄水。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无序扩张 加剧生态环境承载负担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不仅超规模开采,还存在私挖乱采乱象;一些企业不顾水资源刚性约束,违规取水用水;一些企业违法占地和侵占草地,对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威胁。 2023年12月8日,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5省典型案例。 督察发现,福建泉州市一些县(市)借矿山修复、土地平整之名违规开山采矿,监管不力,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020年9月,惠安县批准两个矿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项目,由两家矿企共同成立的禾木农场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治理项目实施以来,矿山不仅没得到修复,矿区开采面积反而扩大近一倍。 在河南,督察发现新乡市辉县、卫辉等地违规挖砂采石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导致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赵长城遗址遭到破坏。卫辉市矿山主管部门为天然资源有限公司四车间办理采矿许可证时,未按规定征求文物行政部门意见,将长达651米赵长城遗址唐庄2段划入采矿范围。多家企业在违规采矿过程中也对赵长城造成破坏。截至目前,赵长城遗址仅存在855米,71.6%长度的长城遗址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督察发现,国家公园内存在违法违规侵占林地、非法采石破坏生态、小水电站清理整治不力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五指山花舞人间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自2021年起违法开垦258.6亩公益林地种植咖啡等经济作物。4座电站的部分设施位于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至今仍在运行。 在甘肃,督察发现,2019年以来,甘南州部分采砂企业未办理征占用手续,违规占用草原、林地。其中,甘肃驰野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采砂企业违规占用草原249亩进行开采。全州43家采砂企业中,37家没有达到生态修复要求。全州按照要求应开展绿色矿山创建的采砂矿山,均未开展创建工作。 督察发现,青海省一些地方小水电开发生态保护不力,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截至督察时,64座列入“退出类”的小水电站,仍有23座没有完成退出方案。由于生态流量泄放不能满足稳定、足额的要求,导致部分河流出现减水脱水现象。 2023年12月15日,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集中公开通报一批典型案例。 福建省龙岩泉州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推进缓慢 污水直排问题依然存在 龙岩、泉州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突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直排等现象多发。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推进不力,管网排查工作比较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收集率偏低;污水直排问题突出,部分水体存在黑臭现象。 河南洛阳等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力 洛阳、濮阳、信阳、驻马店等市部分地区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力,污水直排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还不到位,治污乱象仍有发生。 海南省一些地方生活污水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 大量污水直排 海南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地方生活污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力,管网缺失严重,城市建成区普遍存在雨污不分流问题,大量城镇生活污水排入城市内河和排洪渠,一些住宅小区污水乱排乱放。 甘肃省部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 运行管理不到位 甘肃省黄河流域部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运行管理不到位,存在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风险隐患。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部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低;生活污泥处置问题突出。 青海省西宁海东两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短板明显 溢流直排问题突出 西宁、海东两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历史欠账多,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排水管网中雨水、污水管道多处混接错接,大量生活污水难以收集处理,污水溢流或直排影响周边河流水质。 2023年12月22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曝光了5省的典型案例。 2020年至2021年,福建省分两批认定了25个化工园区,14个位于闽江流域。督察发现,其中有10个化工园区在达标认定时,均存在用地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问题,但福建省有关部门把关不严,予以通过。到督察进驻时,仍有8个化工园区的部分用地不符合规划要求。2023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暗查发现,一些化工园区违法排污问题较多。 河南一些地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许昌市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违法排污问题突出,其中青浦合金公司烧结机烟气管道多处泄漏,烟气大量外溢,企业在线监测数据严重失真。平顶山市宝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平煤神马京宝公司、宝丰洁石煤化公司焦炉烟气收集效率低,装煤出焦时黄烟滚滚,污染严重。两地应急减排措施普遍落实不到位。 督察发现海南省一些市县海防林保护不力。近十年全省规划保护的海防林长度从1051公里缩短至940公里,面积从14150公顷减少至10998公顷。一些地方随意侵占海防林,万宁市、文昌市等地存在通过调整规划蚕食海防林问题。 甘肃白银市一些县区违规开采矿产,对文物保护造成不利影响。景泰县景宇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昌盛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违法占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红水堡遗址建设控制地带499.7亩、213.6亩。景泰县文物保护部门要求企业整改违法行为,但截至2023年11月,整改仍未完成。 督察组在青海发现,部分退化草原修复项目方案制定不科学,生态修复效果大打折扣。果洛州久治县2021年编制的退化草原修复项目,草原改良地块中包含了位于索乎日麻乡的2.6万亩石质山峰。现场检查时看到,这些山峰既没有土壤覆盖也没有植被生长,不应作为退化草原进行修复。一些地方对项目后期管护明显不重视、不作为,草原修复成果维持不到两年又回归旧状。
|